人,常常決定不要「改變」


阿德勒心理學將人的性格、氣質以「生活型態」(life style)來說明,也就是如何看待這個「世界」,如何看待「自己」,其實就是我們「賦予它意義」的概念集合。
文中提到,當自己覺得「我有悲觀的性格」時就難以改變,但是如果想成「我有悲觀的『世界觀』」,那麼想法又會有點不同了。
這邊讓我想到我運動完,有時自己坐在樹下發呆時的情況,我不經想難道我真的很悲觀嗎?似乎所有不幸的事情都集合在我身上了,每當這麼想的時候也會提醒自己,在這世界上還有許多比我更悲慘的人,我為什麼不願意打起精神往前進? 也許概念不太一樣,但我確實是以個人和世界作一個對比。
你選擇了自己的生活型態。
文中也提到「這樣的我」並不是有意識去選的,外在的因素確實也影響很大,但即便如此,「這樣的我」仍舊是你自己選的。阿德勒心理學認為決定選擇這樣的「生活型態」約在十歲左右。
如果生活型態不是天生的,而是自己選擇的,應該就有重新選擇的可能性。
或許你從來不知道自己的生活型態,甚至連這個概念都沒有。問題不在過去,而在現在,就在「這裡」。現在,你知道生活型態是怎麼回事,所以將來會怎麼樣,就是你的責任了。
這裡,讓我想到高中時的一堂數學課,課堂上老師說了,也許你覺得現在的十分鐘、三十分鐘沒什麼,但其實他深深影響你往後的人生,你的浪費也許會讓你花更多時間來彌補,這就是「蝴蝶效應」。我想說的不是過去影響將來,而是阿德勒心理學的看法,「當下選擇了什麼」是你的責任。
你之所以無法改變,是因為你自己下定決心「不要改變」。
明明很想改變卻始終無法改變,最大的原因是因為自己不斷決定不要改變。現在的生活型態也許不是你滿意的狀態,但相對來說維持現狀還是比較容易控制、比較輕鬆。
是要選擇改變、面對「不安」?還是保持現狀和「不滿」糾纏不清?
之所以不幸,其實是你,
缺乏「變得幸福的勇氣」。

  • Share:

You Might Also Like

0 意見